一等奖教学设计中班音乐律动《有趣的节奏》详案
设计意图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平常在班级开展的击乐活动中,使用的都是正规的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利空奶粉罐、空饼干盒来替代鼓,在易拉罐内装些绿豆制作成沙球让幼儿进行演奏的想法,
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音乐,乐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型简单统一,整首乐曲的节奏型均为 XX|XX|XX|XXX||与本次活动幼儿要学习、掌握节奏型相符。
活动目标
1、能力方面的目标:掌握节奏类型 XX|XX|XX|XXX||并能根据简单的节奏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配合协作,尝试用教师自制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3、知道废旧材料也能发出有趣的节奏,增强的节俭意识。
重点难点
感受认识辨别各种节奏,力图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节奏谱 2 张、空奶粉罐、饼干盒、易拉罐做的沙、每人带一本较厚的书;每组分别准备材料:塑料口袋、报纸或玻璃杯、金属勺。球。
活动过程
一 、小游戏:《找脚印》
森林里有几个小动物丢失了自己的脚印,你们能帮他们找找脚印吗?这几个动物分别是:大象、大公鸡和小马,(教师出示脚印)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二、导入: 童话故事《小兔和大灰狼》
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乖,妈妈要去拔萝卜,你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听到
‘咚 咚咚 咚 咚咚'的敲门声就开,说明是妈妈回来了,否则就不要开门,妈妈的敲门声记住了吗?"小兔说"记住了,记住了,是这样的:咚 咚咚 咚 咚咚"。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鬼鬼祟祟从屋外的树林里钻出来,"哈哈!兔妈妈又出去了,今天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大灰狼来到小兔家的门口,伸出爪子敲门:‘ 咚咚 咚 咚咚 咚',还尖声尖气的说"乖乖,妈妈回来了!"
"下面的小朋友,你们也要帮助小兔!"
小兔听到敲门声,仔细听了听又想了想"这不是妈妈的声音,不能开门!" 师:下面的小朋友,你们说小兔可以开门吗?
师:请你们扮演猎人,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吧! 大灰狼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不过这故事里藏着好多的带节奏的声音,请你边听边把他们找出来。(板书:节奏)
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兔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这里安家了。一天,兔妈妈要去采些蘑菇,告诉小兔:“你在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听到‘咚 咚咚、咚 咚咚’的敲门声是妈妈回来了再开门,否则就别开。”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就鬼鬼祟祟的来了,边走边得意洋洋的说:“哈哈,今天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它伸出爪子“咚咚 咚、咚咚咚”的敲门,小兔仔细听敲门声,不是妈妈敲的,不理他。大灰狼一看没开门,想了想,又伸出爪子“咚 0,咚 0”的敲门,这回小白兔会开门吗?有谁还记得妈妈的敲门声?
师:这时,小猎人赶来了,举起猎枪,“砰—”的一声赶走大灰狼。师: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节奏?(学生回答)
(三)认识长短不同的节奏。
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了有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 孩子。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节奏?(学生回答)
1.咚 咚咚︱ 咚 咚咚‖
2.咚咚 咚 ︱ 咚咚 咚 ‖
3.咚 0 ︱ 咚 0 ‖
4.砰 — ︱ 砰 — ‖
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节奏妙的编入故事中,用这种 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每个学生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里,帮助小兔想办法赶走大灰狼,使课堂充满了乐趣。
三、结合实际,通过感受大自然、生活中各种节奏,认识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 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不同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
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还有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千百万化 的节奏!如:我们人的呼吸、心跳、敲门等都有一定的节奏。再如: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也有不同的节奏。请小朋友分别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出示画面)
小鸭:嘎 嘎 ︳ 嘎 嘎 ︴小猫:喵 - ︳ 喵- ︱
小狗:汪 汪汪 ︱ 汪 汪汪 ︱
师:你能说出这些声音里都有那些节奏吗?
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贴近儿童生活,采用他们喜爱熟悉的事物情境,把枯燥的 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
四、感受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
师:在音乐中,也有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各种长短不同的节 奏组合起来就象一条神奇的线,把一个个高低不同的音符串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段段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来感受并找出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
1、(放音乐《四小天鹅舞曲》)
师: 请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有那些?为表现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时值较短的 让音乐的情绪显得怎么样?
2、(放音乐圣桑的《天鹅》)
师:请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有那些?为表现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 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时值较长的让音乐的情绪变得怎么样?
3、师:不同的节奏会使音乐的情绪变化。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在音乐中起重要的作用。
五、师:请同学注意倾听,你在音乐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动画:七个小矮人在山中采矿,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
幼儿:锤子敲打发出的清脆的‘叮叮'的声音;小矮人的脚步声。
师:请你们用手中的材料来模拟这些声音。
师:说说你的方法。
儿:用勺子敲击杯子;用勺子在杯子里搅动模仿锤子敲打的声音;用手击打报 纸或塑料袋模仿脚步声。
师:请为这两种声音设计合适的节奏。
师:(出示画面)请为画面配音。一组模仿凿矿的声音;其余三组模仿脚步声。
小结:在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启发性,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展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六、请小朋友来做音响师!请根据画面,用手中的材料模仿创造出声音,并设计
出一定的节奏,来为画面配音。
(出示画面:青蛙在歌唱、大风、小雨、电闪雷鸣) 师:你听到那些声音?
师: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来模仿出这些声音吗?
自由地选择材料,思考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造模仿出青蛙、大风、小雨、电闪雷 鸣......的声音。
师:你模仿的声音用了什么节奏?(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节奏)
师:设想当雨下的越来越大,所听到的雨声会有什么变化?(声音会由弱变强) 师: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这种强弱变化的过程?
游戏:幼儿分四组,提示:请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师:(画面)让我们来为画面配音。教师当旁白讲故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按节奏模仿声音。(把幼儿分成四组)
故事:一天,一群小青蛙像往常一样在池塘里高兴地唱着歌(蛙鸣),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阵的风(风声),伴随着风声,小雨从天空中飘落了下来(风声+雨声),雨越下越大(另两组雨声逐渐加入),突然,天空中滑过一道闪电,紧接着响起了雷鸣!
(雷鸣),小青蛙吓了一跳,纷纷大声叫着跳到了池塘里......七、结束语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奇妙的节奏,知道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了解了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并且当了一名音响师,给无声的画面配上了声音,你们 开心吗?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节奏等待你们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妈妈切菜
的声音等等......,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更多更有意思的节奏!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 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集体演奏到分声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 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
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组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
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分声部演奏播放背景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 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