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一篮水果》
引导幼儿感知水果不同角度遮挡的关系,理解写生画中“遮挡”的内涵,学习用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来表现遮挡,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对写生活动的兴趣。
课程名称
大班美术:一篮水果
课程分析
初夏,各种各样的水果纷纷上市。品尝之余,有过树的写生经验的幼儿有了画一画的愿望。但与画树不同的是,幼儿对几个水果的遮挡关注不够,更不知如何表现。于是,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关注并表现遮挡。
课程目标
1.能从自身方位观察篮子里的水果,了解摆放的位置,感知并表现水果前后遮挡的关系。
2.对写生活动感兴趣。
课程准备
1.一篮水果。
2.相关水果图片及底板四份;记号笔、画有不同篮子的纸人手一份。
课程过程
1.导入
出示水果: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篮水果。
2.感知水果前后遮挡的关系
(1)观察水果的摆放,了解前后遮挡关系
①师:看一看,篮子里有哪些水果?
②师:这些水果像好朋友一样,紧紧地挨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得最完整的是哪个水果?其他呢?为什么?
③小结:前面的水果我们看得最完整,后面的水果因为有一部分被遮(挡)住了,所以看不到全部。
(2)摆放水果卡片,从不同角度感知水果的遮挡
①师:后面的水果到底被挡住了多少呢?我们分组来看一看,并用卡片摆一摆。
②以组为单位分四个角度请幼儿用卡片摆放自己看到的水果。
③展示幼儿操作,指名幼儿讲述: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
④师:小朋友又快又好地摆出了自己看到的水果。但我发现一个问题:一样的水果,为什么大家摆得不一样呢?
⑤小结:原来,看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水果也不同。
3.讨论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试过的写生的方法把自己看到的水果画出来。 想一想,画时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为什么?
4.幼儿作画
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①要求: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三个水果要相亲相爱在一起;因时间关系,今天只勾线、不涂色。
②提醒完成的小朋友可以为水果设计一块漂亮的桌布。
5.展示评价
看,××水果店开张了。你喜欢哪一蓝水果?为什么?
课程反思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幼儿循序渐进地理解了写生画中“遮挡”的内涵,并知道可以用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来表现遮挡。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自主选择、积极参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