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水流和洞洞》科学教案
怎样让备课更轻松,让课堂更有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老师的爱心,这是每个幼师的心声,一份优质的教案起着重要的一环节。在教育的路上金牌幼教网陪您一同成长和学习!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活动来源——从班级的科学活动及个别化反馈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实验很感兴趣,但在实验记录方面还缺乏一定经验,表现为记录较随意,缺少目的性和方法,容易忽略细节。
选材思考——《有趣的水》 主题目标中提到“乐于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获得有关经验。”考虑到记录为本次活动主线,于是我选择了有探究性、利于操作观察但又不含有过于复杂的小实验作为载体,设计了“一个洞——两个高低不同的洞”两个环节,前后递进,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有趣的实验中通过自主观察记录与教师梳理提升本班幼儿的清晰记录事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戳有一只洞洞的水瓶×8、戳有一高一低两只洞洞的水瓶×8、水桶×8、收纳筐×8、毛巾×8、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实验(实验激趣,初试记录)
导入:请看,这只瓶子和常见的水瓶有什么不同?
集体猜测:有洞的瓶子装满了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过渡:光猜还不够,要做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要求:
(1)两人一组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2)观察盖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实验结果清晰记录在纸上。
提问:实验完成,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哪一组记录一眼就能看明白?为什么?
小结:当瓶子上有洞时,盖上瓶盖不漏水,不盖瓶盖会漏水。大小适中、位置合适、线条流畅、页面整洁的记录方式,就能帮助你们清晰准确地记录下实验结果。
二、第二次实验(二次实验,花样记录)
过渡:看,这只瓶子和之前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有上、下2个洞。)
集体猜测:2个洞的瓶子装满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操作要求同上
巡回指导:幼儿是否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提问:通过第二次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他们的出水情况一样吗?对于这样的发现哪一组的记录更清晰?
小结: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洞的水漏得近,下面洞的水漏得远;盖上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三、活动延伸(大胆猜测,无限可能)
第三种瓶子,你们看看不同之处在哪?(并排的两个洞洞)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会是什么结果呢?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有三大亮点,即自主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及旁观者,幼儿有极大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所有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产生;自主记录--在两次操作后,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将发现的"秘密"自主记录下来,丰富幼儿的记录方式。
本次活动目标度达成度为90%。整个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洞洞与瓶盖的关系从而探索发现洞洞的变化对水会有什么影响;孩子们基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表达。
一开始,我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为探究如何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两个上下位置的瓶子有没有瓶盖的出水情况及平行两只洞瓶子的出水情况,但在几次科学室活动与个别化中我发现让孩子们们自己发现盖上瓶盖水瓶就不会漏水较难,会让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将环节进行了调整,变为探索一个洞的瓶子与上下两洞的瓶子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是否会漏水,难度适中的实验会更好的激发幼儿兴趣。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