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层级分类》活动方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今日分享《层级分类》适用于大班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根据提供的物品,幼儿自主分类,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概括、比较的能力。365课件网长期更新幼教资源,提供大量精美优秀公开课ppt下载,包括公开课比赛多媒体ppt、节日ppt素材、幼儿国五大领域PPT课件等,让您工作更轻松,欢迎收藏我们!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多层次的分类活动来帮助提高他们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为此,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概括、比较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力目标:按意愿确定合理分类的标准,提升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自我察觉并内化在数学活动中细心、专注的学习习惯。
三、活动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和正方形若干;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小乌龟若干。
四、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层级分类。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由幼儿已有的多角度分类经验入手,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出示蓝色和红色,并且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和圆形,请三位小朋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3.按形状分类。
(二)学习层级分类。
再次出示各种特征的正方形和圆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如何将上述三种分类方法运用到同一事物的分类中。
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类,以便让幼儿更加清晰的观察层级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总结:根据图形的某一特征对它进行连续的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就叫做层级分类。
(三)幼儿操作,巩固所学。
出示不同特征的乌龟,请幼儿边操作边解。教师同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旁进行记录,使幼儿再次加深对层级分类方法的印象。
(四)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也会经常运用到层级分类的,比如:玩具不乱丢、衣服摆整齐等等。那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在下一个小视频中我们将会结合生活实际,巩固本节活动的所学。
微课《层级分类》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按一种特征分类的经验,在开始我提供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图片,请幼儿自主分类,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引出了“层级分类”,用简单易懂的课件动画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层级分类。接着又出示了形象具体的“小乌龟”,请小朋友们按照层级分类的办法进行探索与尝试,经过小朋友的展示、分享、教师小结后,孩子们对层级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最后,介绍了在生活中层级分类的运用,将幼儿的知识经验迁移到生活经验,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为浓厚,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活动效果较为明显。同时,教师在之后也可提供生活中的其它材料,例如积木、衣服等,请幼儿继续分类,并尝试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