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榨菜娃娃教案
设计意图
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各式品牌的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地。几年来,我园努力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特色教育结合起来,遵循中国儿童核心素养6大要素中强调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感悟本土文化的内涵。本次活动选择以榨菜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榨菜了解涪陵,感受涪陵的文化,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名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形成民族自信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以教师及主观思维为主,以教师的示范教授为主,幼儿往往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动作进行模仿表演。而今,在《指南》中发现,韵律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创编教授,幼儿模仿学习”,而应是“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主,把活动还给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榨菜的生长及特点。
3、体验与同伴配合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肢体动作,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菜头的生长过程、产品特点、地域环境等;熟悉音乐旋律与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榨菜娃娃》。
活动过程
(一)出示榨菜娃娃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榨菜娃娃)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学一学榨菜娃娃胖乎乎、圆鼓鼓的样子。(鼓励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放音乐)
秋天到啦,老奶奶在菜地里撒下许许多多的榨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啦,榨菜娃娃长出了小嫩芽。(PPT)
奶奶每天给榨菜娃娃浇浇水、松松土,再浇浇水,再松松土。老奶奶累了,在菜地里睡着啦,榨菜娃娃悄悄地长大啦,还开心和小伙伴跳起了舞。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又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可当老奶奶一睡着,调皮的榨菜娃娃又开心地跳了起来。后来啦,榨菜娃娃喊醒了老奶奶,和老奶奶一起回家啦。
(三)音乐感受与表现
1、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音乐
师:故事有谁?
幼儿:老奶奶和榨菜娃娃。
师:榨菜娃娃最初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来学一学。(躺、蹲、跪)现在小种子发芽啦,谁来学一学?(不同的发芽动作 )
师:为了让小嫩芽快快长大,老奶奶还做了什么?
幼儿:浇水、松土(学一学)
师:(扮演老奶奶)我现在就是种菜的老奶奶,(围上围裙)你们是小种子。(音乐起)我来看一看,哪棵嫩芽小嘴张得最大,我就来给它浇浇水、松松土。
2、用肢体动作表现B段音乐
师:老奶奶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调皮的榨菜娃娃在干嘛?
幼:和小伙伴开心地跳起舞。
师:榨菜娃娃可以怎么跳呢?谁来试一试?(尝试,胖胖的榨菜娃娃跳起舞来是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你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跳。找到小伙伴了吗?榨菜娃娃的肚子好大,碰碰你们圆鼓鼓的肚子。现在让我们跳起来吧。(跳一跳,碰一碰,可以用上你们刚才的动作)
师: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马上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强调榨菜娃娃不同的造型变化)(反复进行)
3、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AB段音乐后,再次强调榨菜娃娃不同造型。
4、用肢体动作表现榨菜切片、切丝后造型。
师:榨菜长大了,可以加工制作成一道道美味的菜品。你们看一看,榨菜都可以切成哪些形状呢?(片、丝、块)我来切一切,我切,变,你变成了什么?(速度加快后再配合音乐)
5、切好的榨菜装盘、造型,上菜。
6、配合音乐,完整表现榨菜生长、制作过程。
(四)幼儿分角色完整表现音乐
1、一名幼儿扮老奶奶,其它幼儿扮榨菜娃娃,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五)结束部份
随音乐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我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在大班阶段,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分熟悉的传统音乐风格对他们开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相反,离幼儿较远的民族音乐、异国音乐和成人音乐,都带着适度的陌生性、新异性和挑战性,开始逐渐成为他们自觉追求的对象。我选择的这个音乐属于汉族曲目,结构分层明显,符合大班孩子进行韵律活动,从种子发芽到种子生长最后丰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自主的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