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变的鹌鹑蛋教案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会变的鹌鹑蛋》这个活动依据大班幼儿极具好奇心,喜欢挑战的个性,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探索沉浮现象的侧重点放置于水的特性上,选择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物质为实验材料,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通过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相互交流、分享、验证,从而得知,水的密度变大,浮力也变大,鹌鹑蛋就会浮起来,水的密度变小,浮力也变小,鹌鹑蛋就会沉下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感知浮力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浮力现象的兴趣。
2.通过实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比较观察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水的密度变大,浮力也变大,鹌鹑蛋就会浮起来,水的密度变小,浮力也变小,鹌鹑蛋就会沉下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1)个人材料:玻璃杯两个,鹌鹑蛋两只,小茶杯一个,小勺一把,小棍一根。
(2)小组材料:红糖,味精,白糖,盐每组2份,盛有大半盆水的面盆一个,空桶。
2.教师操作材料:玻璃杯4个,鹌鹑蛋3只,小勺、小棍。小茶杯一个,红糖,味精,白糖,盐1份,盛有清水的面盆1个。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操作感知。
1.提问:猜一猜将鹌鹑蛋放入水杯中,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2.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分享发现。
3.教师出示浮着的鹌鹑蛋,发出疑问:为什么我杯子里的鹌鹑蛋是浮着的?
二、实验操作,感知发现。
1.感知“水的密度变大,浮力就变大,鹌鹑蛋就会浮起来。”
(1)提问:你们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杯子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
(2)幼儿操作,分享发现。
问:你是怎样让鹌鹑蛋浮起来的?为什么会浮起来?
(3)教师操作演示,并小结。(加入足够的糖或盐等,搅拌融化后,水的密度变大,浮力就变大,鹌鹑蛋就会浮起来)
(4)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结论。(水的密度变大,浮力就变大,鹌鹑蛋就会浮起来)
2.感知“水的密度变小,浮力也就变小,鹌鹑蛋就会沉下去。”
(1)提问:怎样让浮着的鹌鹑蛋再沉下去?(操作前提问)
(2)幼儿操作观察,分享发现。
问:你是怎样让浮着的鹌鹑蛋再沉下去?为什么会沉下去?
(3)教师操作演示,并小结。(再加入足够的水搅拌,将糖或盐等稀释后,水的密度变小,浮力也就变小,鹌鹑蛋就会沉下去)
(4)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结论。(水的密度变小,浮力也就变小,鹌鹑蛋就会沉下去)
三、教师小结,并迁移经验,留下悬念,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思考。
鹌鹑蛋真有趣,能在水里变来变去。水的密度变大时,它就会浮起来,水的密度变小时,它又会沉下去。哪还有谁也像鹌鹑蛋那样,在水里一会儿浮一会儿沉呢?他又是谁什么会在水里变来变去呢?
活动总结
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一切问题由幼儿自己想办法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嘴说,不仅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最后以“还有谁也像鹌鹑蛋那样,在水里一会儿浮一会儿沉呢?他又是谁什么会在水里变来变去呢?” 引发幼儿思考和继续探索的欲望。